- 郭虹
;陈晓丽
;刘建菲
;
重罪案件并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禁区”。谦抑性理论、人身危险性降低理论、程序主体性理论是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审视运行现状,存在适用效果待提升、侦诉审程序偏离、量刑建议精确性不足、被害人参与权保障不彰、与刑事和解制度衔接缺失等困境。应优化适用率,纠偏侦诉审程序偏离,提高量刑建议的准确性,细化并拓展被害人权益,促进与刑事和解制度的衔接。
2025年01期 v.24;No.136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张孟春;王泽斌;
预付式消费模式本身具有潜在公益性风险,将预付式消费纳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范畴之内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预付式消费诉讼的个案示范模式权威性缺乏,代表人诉讼模式实践空置,公益诉讼模式相较二者更为高效,因而具有最优性。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应当采用支持起诉的参与模式,通过预防性公益诉讼对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预付式消费发起履行担保之诉,通过损害性公益诉讼对存在欺诈行为的预付式消费发起惩罚性赔偿之诉。
2025年01期 v.24;No.136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王绍佳;谢夕燕;
减刑作为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关键领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减刑执行及其检察监督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减刑材料不真实,直接、主动的检察监督方法适用频率和比例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赋予检察机关完全的材料查阅权,将审查罪犯的考核计分作为监督重点,注重检察机关列席监狱减刑研究会的实效。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减刑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检察监督的有效性。
2025年01期 v.24;No.136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朱鹏宇;周力;
控告型初查是指在控告人提供的线索无法当场确定是否构成案件时,侦查机关对案件线索开展的立案前审查工作。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对该制度进行概念提炼和详细规定,导致初查制度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性质也存在争议。目前,初查阶段的责任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关注较少,传统观点多认为该责任仅归属于公安机关。然而,结合初查的措施、性质及实际情况,应全面看待责任分配。为科学合理地衔接受案与立案程序、保障人权,应适当扩展调查手段,并建立监督机制以确保合法性与公正性。
2025年01期 v.24;No.136 73-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