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司法论坛

  • 新时代“枫桥经验”视域下“民转刑”犯罪动向及其应对

    朱昕怡;张垚;

    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矛盾风险、工作手段等方面已悄然发生深刻转变。作为“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场域,近年来“民转刑”犯罪呈现放大、纠合、引爆和对抗等态势动向,存在矛盾产生风险前移、矛盾发现迹象隐匿和矛盾处置反向助澜等演变规律和防控难点。应深化运用新时代“枫桥经验”,坚持“预防在先、运用法,就就地化解、数字赋能”,整体推进执法司法风险闭环管理,系统构建多元化解纷机制,全面提升“民转刑”预警防控能级,着力构建形成遏制“民转刑”犯罪的“大防控”格局。

    2025年01期 v.24;No.136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44 ]
  • 自动化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研究

    任帅杰;

    随着自动化行政在时空要件、主体关系及行为客体等要素层面突破传统现场执法的运行边界,现行司法审查机制面临系统性适配困境。《行政诉讼法》及其配套规范虽构建了行政行为司法审查的基本框架,但面对自动化行政呈现双重治理失效:在实践维度,存在裁判说理形式化、法律适用偏差与程序性权利虚置等问题,致使相对人败诉率长期畸高;在制度维度,立法供给滞后导致审查程序断层化与问责机制碎片化,形成权利救济的结构性障碍。基于行政过程论视角,建立三阶递进式审查体系可成为破解路径:在行政前阶段,通过算法解释与数据溯源强化知情权保障;在事中阶段,构建事实认定与程序审查并行的双轨制审查模式;在事后阶段,建立人工介入的决策校正机制与责任链追溯体系。该模式通过技术要素与法律价值的深度融合,实现司法审查从形式合规向实质正义的范式转型,为数字政府治理的法治化进阶提供制度支撑。

    2025年01期 v.24;No.136 8-1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2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论著作权领域检察公益诉讼制度的建构必要性

    倪佳祎;舒平安;

    学术数据库因垄断运营频发著作权争议,导致私权与公益双重受损。此类平台凭借知识基础设施属性形成市场支配地位,通过格式条款转授权、收益分配失衡损害著作权人权益,利用过高定价及交易限制抬升社会知识获取成本,削弱学术资源公共价值。现行著作权制度中公益认定模糊、私益救济不足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著作权检察公益诉讼制度,衔接反垄断执法与检察监督,在个案中矫正权益失衡,提升知识传播效率并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实现著作权领域私权保护与公益保障的实质平衡。

    2025年01期 v.24;No.136 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4 ]

民商法学

  • 我国动物保护立法的正当性依据及实现路径探讨

    陈如馨;

    动物保护应当坚持人类中心主义、动物客体论,将动物利益作为保护人的利益的反射效果予以保护,在此前提下加强人类对动物的道德关怀。我国在动物保护方面存在着较大的立法空白,引发了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诸多问题,面对动物保护立法全球化的大趋势,动物保护立法应当尽快提上议程。我国在寻求动物保护立法的正当性依据时,可以通过对宪法第三十八条进行解释,完成动物利益向人类利益的转化。在实现路径上,立足于我国“生态宪法”的导向,可以通过象征性立法的方式,将动物保护的相关内容编入环境法典,逐步整合公众保护动物的价值观,兼顾多重立法目标的实现,推动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动物保护立法体系。

    2025年01期 v.24;No.136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9 ]
  • 数字经济时代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商业数据的规制

    胡浩洋;王宁利;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推动下,人类社会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商业数据的经济价值愈发凸显,成为推动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和重要资源。自《反不正当竞争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布以来,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行为种类日益多元化。此次修法将商业数据专条纳入其中,具有现实必要性。然而,商业数据专条与既有的商业秘密条款存在相似性,需进一步完善以明确二者的适用界限。这将有助于在数字经济时代对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则进行完善与创新。

    2025年01期 v.24;No.136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刑法学

  • “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主客观统一认定

    万政 ;葛敏 ;姜倩 ;

    实务中对何为交通肇事罪中的“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争议已久,文理解释仅起形式限制作用,只有通过目的解释才能把握入罪的本质要求。禁止逃离现场的目的是保证交管部门即时掌握肇事者身份,节约司法资源,及时救助伤者,在这一视角下进一步提出“逃离”的形式实质二分法和以交管工作人员为中心的事故现场观,在对“为逃避法律追究逃离事故现场”的理解与实践中可在罪刑法定原则的约束下进行适当的扩大解释。

    2025年01期 v.24;No.136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0 ]
  • 新型金融业态下涉众型经济犯罪研究

    章刘岚;

    新型金融业态在互联网企业入局、传统金融机构变革及微型金融组织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形成,成为支持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然而,其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以金融行为为名、利用P2P、众筹等方式实施犯罪的现象日益多发,成为经济犯罪领域新的增长点。犯罪分子通过高额利息等方式非法向社会吸收资金,相关案件涉案人数众多、涉案资金量巨大,且因追赃、退赔率较低,被害人权益得不到充分保障,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严重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作为典型的、实践中较为多发的犯罪类型,一直是学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通过实证分析,厘清此类犯罪与合法融资行为及其他常见涉众型经济犯罪的界限,为从源头上遏制与防控犯罪、保护被害人权益、推动金融环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4;No.136 43-4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3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刑事视域下生态环境修复“刑民行”衔接适用路径研究

    张志灯;李军;

    生态刑事案件涉及责任上的“刑民行”交叉,生态环境修复责任得到实务多元化适用,但也面临刑事、民事、行政责任衔接适用不畅之困境。在系统性、综合性治理的背景下,推行生态环境修复责任一体化适用,契合“体系化保护效能”的多元共治格局,融合“多元责任衔接”的能动司法导向,符合“认罪认罚从宽”的价值追求。

    2025年01期 v.24;No.136 47-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诉讼法学

  • 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司法检视与破解路径

    郭虹 ;陈晓丽 ;刘建菲 ;

    重罪案件并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禁区”。谦抑性理论、人身危险性降低理论、程序主体性理论是重罪案件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理论基础。审视运行现状,存在适用效果待提升、侦诉审程序偏离、量刑建议精确性不足、被害人参与权保障不彰、与刑事和解制度衔接缺失等困境。应优化适用率,纠偏侦诉审程序偏离,提高量刑建议的准确性,细化并拓展被害人权益,促进与刑事和解制度的衔接。

    2025年01期 v.24;No.136 55-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6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预付式消费检察民事公益诉讼之证成

    张孟春;王泽斌;

    预付式消费模式本身具有潜在公益性风险,将预付式消费纳入检察民事公益诉讼范畴之内具有合法性和合理性。预付式消费诉讼的个案示范模式权威性缺乏,代表人诉讼模式实践空置,公益诉讼模式相较二者更为高效,因而具有最优性。检察民事公益诉讼应当采用支持起诉的参与模式,通过预防性公益诉讼对存在重大经营风险的预付式消费发起履行担保之诉,通过损害性公益诉讼对存在欺诈行为的预付式消费发起惩罚性赔偿之诉。

    2025年01期 v.24;No.136 6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3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我国减刑执行的检察监督制度实证研究

    王绍佳;谢夕燕;

    减刑作为刑罚执行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关键领域。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减刑执行及其检察监督过程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减刑材料不真实,直接、主动的检察监督方法适用频率和比例过低等。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完善建议:赋予检察机关完全的材料查阅权,将审查罪犯的考核计分作为监督重点,注重检察机关列席监狱减刑研究会的实效。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减刑执行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增强检察监督的有效性。

    2025年01期 v.24;No.136 67-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5 ]
  • 控告型初查制度的司法适用探究

    朱鹏宇;周力;

    控告型初查是指在控告人提供的线索无法当场确定是否构成案件时,侦查机关对案件线索开展的立案前审查工作。我国刑事诉讼法尚未对该制度进行概念提炼和详细规定,导致初查制度在实践中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其性质也存在争议。目前,初查阶段的责任在我国刑事诉讼法研究中关注较少,传统观点多认为该责任仅归属于公安机关。然而,结合初查的措施、性质及实际情况,应全面看待责任分配。为科学合理地衔接受案与立案程序、保障人权,应适当扩展调查手段,并建立监督机制以确保合法性与公正性。

    2025年01期 v.24;No.136 73-77+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3 ]

监狱学苑

  • 罪犯教育改造内容体系的重构

    连春亮;

    罪犯教育改造的内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要求。在不同的教材中,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规定的对罪犯实施思想教育、文化教育和技术教育外,在罪犯教育改造内容体系的设置上差异较大。目前,我国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罪犯教育改造的内容也应与时俱进,以“健全人格教育”作为教育改造的基本理念;以罪犯成为“社会人”为教育改造的基本目标;以罪犯回归社会后的发展问题为教育改造的起点;以罪犯的职业技能培育作为教育改造的路径;以“守法公民”作为教育改造的法定结果,建构人文改造与科学矫正集于一体的罪犯教育改造内容新体系。

    2025年01期 v.24;No.136 78-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6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7 ]
  • 人工智能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中的应用与挑战

    刘炫廷;

    未成年人是社区矫正的特殊适用对象,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成年人社区矫正教育中的应用既带来机遇,也面临挑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省市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社区矫正实践,通过智能化手段对未成年犯进行有效监管和教育,助力其顺利回归社会。然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也引发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等问题。为此,研究提出建立社区矫正信息联通系统、强化信息化和智能化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建立信息安全问责机制以及利用大数据进行循证矫正等措施,以提供更有效、科学和人性化的社区矫正教育方案。

    2025年01期 v.24;No.136 85-88+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0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2 ]

警官教育

  • 警察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构建研究

    席特立;

    以“三全育人”为视角,构建警察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警察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不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不到位、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不完善等。警察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应包括:“警”动全员,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警”助全程,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内涵建设;“警”联多方,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协同建设。

    2025年01期 v.24;No.136 89-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8 ]

思政研究

  • 高校思政课课堂实践教学的内涵、定位与策略

    王芸;

    课堂实践教学体现了思政课实践性特征,契合了新时代大学生学情特点,展现了教学方式的比较优势,适应了信息化教学趋势,是激活课堂内生动力,推进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教学形态。课堂实践教学较好地解决了理论性与实践性、主导性和主体性相融合的问题,提高了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实践训练与理论讲授、教学与评价等要素协同创新构成了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策略。

    2025年01期 v.24;No.136 9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5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教育新论

  • 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席欧;马慧;

    计算机基础是各大院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与专业课学习联系密切,对接学生就业岗位,教学中还需着重培养大学生的各项素质和修养。根据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开展现状,对目前课程教授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结合实际,从挖掘思政元素、创新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流程、变革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了如何改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以提升教学效果,为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供参考。

    2025年01期 v.24;No.136 100-103+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1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7 ]
  • 工匠精神下安徽高职技能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杨婧;

    工匠精神是职业素养与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当前安徽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技能供需错位与工匠精神培育不足的双重困境。基于工匠精神视角,提出课程体系重构、实践教学革新、师资优化及校企协同育人等系统性路径。通过构建工匠导向课程模块、深化产教融合实训、引入企业工匠教学及营造工匠文化生态打造有效路径,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与技能适配度,为安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2025年01期 v.24;No.136 104-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综论平台

  • 提升电子商务企业数据资产管理水平的策略研究

    代丽萍;

    大数据和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性生产要素。电子商务企业作为数据密集型企业,数据资产已成为企业核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深入探讨了数据资产资本价值形成的路径,分析了数据资产的识别、分类以及会计确认等关键环节,阐述了目前面临的挑战与相应的应对策略,旨在助力电子商务企业高效管理数据资产,提升会计信息在经营管理中的决策效用,增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2025年01期 v.24;No.136 11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0 ]
  • 网络空间中公共场所的教义学阐释

    马磊;

    “公共场所”概念在网络空间中的拓展延伸,应在坚持其基本内涵的基础上,进行网络化适应。网络空间中公共场所的空间性与活动性特征需相应转变,空间性方面需满足特定条件以弥补网络空间固定性的不足,活动性则应限于与他人的信息交流活动。网络空间中场所公共性的界定,应从数据接入公共网络与否、访问权限公共与否两个层次展开。根据不同罪名中的规范作用及犯罪行为的空间形式,公共场所的网络化适用具有相对性。

    2025年01期 v.24;No.136 116-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2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9 ]
  • 高校实施新会计法的若干思考

    吴萍;赵莉;

    2024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在保持基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重点解决会计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也为会计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应提升对新会计法的认知、执行能力,提升会计人员专业能力与职业道德素养,完善会计制度。

    2025年01期 v.24;No.136 12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8 ]
  • 下载本期数据